"今天傍晚,央行臨時祭出第三波打炒房,品揚你怎麼看?"讀者問。
2020年12月7日,央行宣布:
"自然人第3戶以上限貸6成,無寬限期。高價住宅貸款維持目前6成、無寬限期。並於同年12月8日生效"。
2021年3月18日,央行宣布:
"自然人第3戶貸款最高成數,由6成降至5.5成,並新增第4戶以上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至5成。而購置高價住宅貸款最高成數,由 6成降至5.5成,並新增第4戶以上的高價住宅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至4成。並於同年3月19日生效"。
2021年9月23日,央行宣布:
"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,特定地區包括臺北市、新北市、桃園市、臺中市、臺南市、高雄市、新竹縣及新竹市。並於同年9月24日生效"。
--
直接講我的看法:
1.央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,屢次修訂貸款方案,確實可以看到央行有在試圖抑制如今病態、過度炒作的房市。
但以經驗論,政府過度干預市場的結果,很大概率只會讓房價繼續飆漲(因為賣方或房東直接成本轉嫁),致使沒房的人更難買到房子,貧富差距會更加擴大。
2.對於真自住者也是會有影響,但若財力有撐,這些其實不會構成問題。
去年央行祭出限貸令的時候,本來想說(銀行鑑價鑑不到,買方自備款要提高)應該有機會降溫房市。但時至今日,新竹買房自備款準備成交價的30~40%都很常見。買方對這部分也逐漸認清事實與接受。
換言之,買房子已儼然成為高門檻的資本遊戲。若能力不夠,就會被洗到外圍。而蛋黃、蛋白、蛋殼區的房價區分,將會越來越明顯。
3.新竹雖非六都,但卻直接被央行點名.....看來事情並不單純。
你各位要小心了!!要是創新高價再不收斂,哪天政府開大絕招,臨時宣佈第二間限貸六成,這樣就影響甚鉅了。
(欸不對,現在大家已經漸漸習慣自備款要準備成交價的30~40%了,所以影響應該不會那麼嚴重。只是若沒有資產或沒有富爸媽可金援的人,單靠收入買房,只有一個字"難")。